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我市全面对青岛入菏人员进行“2+1+7”管控
秋冬季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疾控专家提醒:疫情常态化防控不能放松

作者: 武 霈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0-10-15 10:11

blob.png

□记者 武 霈

随着天气转凉,又到了疾病多发季节,特别是青岛市报告新增6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6例无症状感染者,再次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青岛入菏返菏人员该如何做好健康管理?普通市民又该如何做好疾病防控?进出公共场所又要注意哪些事项?10月14日,本报邀请疾控专家——菏泽市疾控中心主任助理、主任医师陈秀英(下图右),做客牡丹晚报直播间,向广大市民和网友介绍秋冬季疾病防控的有关知识和疾控系统在疫情防控中开展的工作。

不要麻痹、也莫惊慌,认真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措施

根据最新通报,截至10月14日14时,青岛已采样8289666份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已排查到密切接触者532人,全部实行集中隔离观察并完成两轮核酸检测,除首轮检测中9人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并已及时发布外,其余均为阴性,全部完成第三轮核酸采样工作,已出结果351人,均为阴性;已排查到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269人,全部实行集中隔离观察并完成两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全部完成第三轮核酸采样工作,已出结果89人,均为阴性。

“青岛的疫情防控经验告诉大家,我们国家的疫情监测比较灵敏,常态防控措施坚持得比较好,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患者,通过主动监测,发现了继发病例,从而控制了疫情的扩散,所以大家不要惊慌害怕。”陈秀英说。

青岛突发本地疫情后,我市全面对9月27日以来青岛入菏人员进行了“2+1+7”管控,即做两次核酸检测、一次抗体检测、居家健康监测7天,并在所在村街(社区)和单位报备。

陈秀英表示,青岛出现本地传播病例提醒广大公众,当前既要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又要客观理性对待可能出现的病例,不要麻痹、也莫惊慌,要认真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措施。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我们所有人都比以往更加关注传染病疫情防控和自身健康,更加主动自觉地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也有了较强的防控意识,这是疫情带给我们最大的改变。针对青岛突发本地疫情,请大家相信官方通报,相信我们政府已经有了很强的防控能力和成功的经验。”陈秀英说。

疫情防控要常态化,切实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商场、超市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不少市民的防控意识减弱,此次青岛本土疫情的发生,警醒着我们要增强公众疫情防控意识。

“不少市民防控意识有所减弱,在公共场所不佩戴口罩,或口罩佩戴不规范,露出口鼻,这样防控是无效的。部分公共场所也未开展顾客体温测量,这都是不对的。”陈秀英提醒道,广大市民进入大型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必须规范佩戴医用口罩,主动出示健康通行码,并配合接受体温监测。同时要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卫生习惯;不扎堆、不聚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尽量少聚餐,保持安全用餐距离,实行公筷公勺。

根据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特点的认识,人群密集的场所具有较高的传播风险。大型商场、超市等人群密集、客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成为病毒传播的“高危地带”,如果不注意做好防控,很容易出现聚集性病例。市民去商场、超市购物,建议步行、骑行或驾乘私家车。在商城内注意手部卫生,从大型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用洗手液或香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陈秀英提醒广大市民,要时刻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就近的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疾控系统已做了16万份核酸检测

“当前,菏泽的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是‘防输入’,针对境外返菏人员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措施十分严格。而且,对十四类‘应检尽检’人员,全面做好排查和检测工作,做好采样和核酸检测。”陈秀英说,“疫情以来,我们市县疾控中心已经做了16万多人份的核酸检测,抗体检测也将近2万人份,这是很大的工作量。”

陈秀英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疾控部门实行“双值班”制度,应急队员要24小时值班,行政值班也要不分节假日全天值班,接听群众热线电话、解答群众疑惑、指导相关部门开展防控工作。同时,对全市的一些大型会议、人口集中的活动等提供医学防控的保障和措施。

“作为防控一线者,我们疾控人员责无旁贷,也要尽我们所能构筑疫情防线,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陈秀英说。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